我国抗震鉴定与加固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1966年在河北省台地震的震害调查中,发现部分民房由于采取一些简单加固方法从而大大地减轻地震害。这使人们认识到通过抗震加固,可以有效2010年10月16日,由全国建筑物鉴定与加固标准技术委员会、安徽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主办,合肥工业大学土木与水利工程学院、安徽省建筑科学研究设计院、安徽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承办的第10届全国建筑物鉴定与加固改造学术会议在安徽黄山举行。会议收到学术论文210多篇,收录发表184篇,由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结集出版。40多名专家、学者在大会上作了专题学术报告,安微省教育厅还组织了各市、县校舍安全办的负责人参加大会。本次大会使更多的同行了解了我国建筑物加固技术的最新进度。
我国建筑物抗震鉴定与加固历史演变
      提高现有房屋的抗能力。我国于1968年编制了京津地区一般民用建筑、单层厂房、旧建筑、农村房屋及烟囱水塔等建(构)筑物的抗震鉴定标准(草案)和抗震措施要点,并在京津地区开展了抗震鉴定与加固的试点工作。1975年辽宁海城地震后,制订了《京津地区工业与民用建筑抗震鉴定标准》(试行),并于1975年9月正式试行,这是我国第一个抗震鉴定标准。京津地区的部分房屋也据此进行了抗震鉴定与加固。在1976年河北唐山地震中,进行了抗震加固的建筑物经受了考验,而未加固的建筑物则遭到破坏。1977年12月颁布的《工业与民用建筑抗震鉴定》(TJ23-77)成为指导抗震鉴定与加固的规范,标志着我国抗震鉴定与加固工作已从局部试点推进到全国范围,意味着抗震鉴定与加固已成为防震减灾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逐步进入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随后的近10年间,全国的设计、科研单位及高校对抗震鉴定与加固技术开展了广泛和深入的研究。在此期间,编制了《民用砖房抗震加固技术措施》、《工业与民用建筑抗震加固技术措施》和《冶金建筑抗震加固技术措施》等指导文件,颁布了《建筑工程抗御地灾害管理规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等法律法规。在不断总结抗震鉴定和加固经验的基础上,国家标准《建筑抗震鉴定》(GB50023-95)于1996年6月1日正式实施,行业标准《建筑抗震加固技术规程》(JGJ 116-98)也于1999年3月1日正式实施。这2个规范性文件的出台,协调了既有建筑抗震鉴定、加固与新建建筑抗震设计的分工和关系,形成了层次清晰、概念清楚、要求明确的成套技术,将抗震鉴定与加固工作推向了新的阶段。此后,对既有建筑的抗震鉴定与加固的工作进入了一个发展相对平稳的阶段。
       新修订的国家标准《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50023-2009)2009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这是我国建筑抗震鉴定方面的最新国家标准,替代《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50023-95),成为我国的最新版建筑抗震鉴定标准。
我国既有建筑物建设与使用管理现状
      我国现行的屋建筑质量安全管理主要分为建设和使用两个阶段,经过几十年的不断发展,针对建设阶段的房屋质量安全管理,已形成了一系列较为完善、科学的管理体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政府也配备与之相适应的管理机构和技术部门,使新建工程从立项、可行性研究、征地、规划到开工建设、质量监督、监理、竣工验收等各个环节都能得到有效的监督管理和技术保障。
但我国建筑行业自采取现代的设计方法以来,在认识上就存在着一个“重新建、轻管理”的误区。对已建好的房屋建筑,似乎只要通过合格验收、交付使用就可一劳永逸,不再需要行政和技术方面的管理工作。例如,工程建设行业的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及《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等仅适用于房屋建筑建设过程中工程质量和安全的监督管理,未延续到已经投入使用的房屋建筑。现行的建设标准规范的相关准则大多是针对拟建工程的设计和新建工程验收而言的,即针对设计、施工阶段的技术行为进行规定。
      在住房政策改革之前,房屋行政主管部门也设立过一些房屋修缮管理机构,这些机构通常只管理政府产权房屋的修理和修缮。一些企事业单位也有房屋建筑的管理部门,其管理的职责也只是日常的维护。农村建筑和私有房屋建筑基本上处于无人管理的状况。住房政策改革以来,政府产权的住房逐渐减少,过去一些行之有效的维修与修缮的管理模式已经难以维系。
      目前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依然有管理既有房屋建筑安全的职责,但是缺乏对既有房屋建筑安全性实施管理的法律依据。在这种形式下,我国本来就很少的关于既有房屋建筑的技术标准实际作用也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到目前为止仍然没有一套科学、完整的房屋安全管理办法,更没有房屋安全使用管理必须的法律依据。与在建工程质量安全管理工作相比,使用阶段的房屋的安全管理的技术规范在我国基本上处于一种空白状态。
目前,中国工程院已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完成了“现有房屋建筑安全性管理条例”的研究,国家建筑工程质量监督检测中心也完成了“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子课题“现有建筑技术规范研究”课题,为既有房屋安全使用提供技术政策。
我国建筑物抗震加固技术现状
      由于我国处于世界上两个最活跃的地震带上,地震区分布广、震源浅、强度大,全国有三分之二的大城市处于地震区,因此我国抗震鉴定与加固的任务仍非常艰巨。
      我国目前抗震加固技术的现状主要是——
     (1)多层砌体结构的抗震加固技术:增设圈梁及钢拉杆、增设抗震横墙、增设构造柱、加强原有墙体和施加预应力等。
     (2)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抗震加固技术:增设钢筋混凝土抗震墙法、钢构套加固法、加大混凝土截面法、贴钢板或碳纤维加固法和减轻自重法等。
     (3)建筑物地基基础抗震加固:既有建筑物抗震加固时,尽量采用不做地基及基础加固的方案。若必须加固地基及基础,则其方案应该是施工简便、技术可靠、经济高效。加固方案主要考虑:①若液化层为基础的持力层,一般需采取地基加固措施;②对于建筑物下的液化土层,消除或减轻因液化而带来的危害;③对于可液化地基、软土地基或不均匀地基,要采取方法加强上部结构的刚度,以减轻地震时不均匀沉降带来的危害;④当地基承载力设计值不满足抗震要求时,可采取相应加固措施或进行托换。
现有法律、法规及相关行业标准状况
      我国现行的与房屋建筑物管理相关的建设法律主要为《建筑法》、《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物权法》、《标准化法》、《城乡规划法》等,主要法规为《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例》、《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等。相关标准有——
     (1)国家标准
      已批准发布的有《建筑结构加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550)、《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GB/T 50476)和《水泥基灌浆材料应用技术规程》(GB/T50448),正在制订的有《特殊、复杂钢结构鉴定与加固技术规程》正在修订的有《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GB50292)、《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50367)和《砌体工程现场检测技术标准》(GB/T 50315);正在审查的有《砌体结构加固设计规范》和《工程结构加固材料安全性鉴定规范》;已报批的有《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建设工程应用技术规范》。
     (2)协会标准
      已批准发布的有《水泥复合砂浆钢筋网加固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CECS 242)和《火灾后建筑结构鉴定标准》(CECS 252)。
     (3)其他标准文件
      已批准发布的有《地震灾后建筑鉴定与加固技术指南》;已进入报批阶段的有《建筑抗震加固建设标准》。
这些标准的制订、修订在为社会提供服务的同时,还对我国工程建设领域制定和实施标准化战略,同样起到了技术支撑作用。
本次大会对建筑物鉴定与加固技术的探讨
       地震是一种不可抗拒的自然现象,严重影响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给人类带来重大损失,建筑物的抗震是实现结构安全的重要措施和手段。从本次大会提交的论文和40多位专家、学者所作的报告中可以看出,我国建筑物管理与加固技术正逐步在向更深更高层次研究发展,如:新旧混凝土粘结性能的试验研究、嵌入式CFRP板条加固混凝土梁试验研究、超声波平测受火后混凝土损伤深度的算法研究、柱托换节点受力性能的试验研究、基于ANSYS有限元件对聚合物砂浆钢筋网面加固RC梁受弯性能的分析、新旧混凝土粘结性能的试验研究、 截面分层法求解AFRP筋混凝土梁的弯矩和挠度研究、高强材料置换截面加固偏压混凝土构件的应为分析、超搞韧性水泥基复合材料加固混凝土三点弯曲梁的试验研究、CFRP加固钢构件粘结性能试验研究、混凝土框架结构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方法研究、混凝土梁穿心式抗剪加固法的试验研究、PUSHOVER在构件权重分析中的应用、锚固钢板加固的非线性有限元分析、梁侧锚贴钢板加固钢筋混凝土梁抗弯性能试验研究、二次受力下自密实混凝土加固RC柱抗震性能试验研究、高强钢丝绳网片对受弯构件加固计算方法及应用、基于不确定层次分析法的既有玻璃幕墙安全性综合鉴定评估方法、考虑填充墙影响的框架结构基本自振周期分析、耐高温建筑结构粘合剂的研究、增强塑料纤维加固施工质量的现场硬度检测、建筑结构胶抗冲击剥离性能研究、改性环氧类双管植筋胶及配套工具的研发、废钢渣在地基处理中的综合利用及展望、安徽省中小学校舍抗震加固设计技术探讨、多层单跨外挑框架校舍抗震的若干问题、碳纤维布加固中小跨径预应力混凝土梁桥的应用、钢筋混凝土轻型悬索桥外观检测及加固设计研究、已变形大跨度钢桁架通廊检测鉴定与加固纠挠、钢网架屋盖结构的加固应用与研究等等。大量工程研究及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为建筑物抗震性能提高作出了重大贡献,有力地保障建筑物的安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大量新材料、新技术的广泛运用,我国的建筑物管理与加固技术将日益走向成熟。
      本次大会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梦恕说,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超大规模基础建设拉开帷幕,高层建筑、高速公路、高速铁路、城市地铁等迅猛发展;与此同时,出于集约化发展的需要,上世纪的很多建筑物将面临改造加固;随着时间的推移,更多的基础设施进入维护阶段。在经历汶川地震和玉树地震等灾害之后,房屋安全已越来越成为政府和人民关注的焦点,2009年以来已在全国范围内开始进行大规模的中小学抗震鉴定与加固,建筑物鉴定与加固技术的作用更为凸显。随着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新技术、新材料也逐渐在工程中被广泛使用;社会的进步,人们希望现有房屋具有更好的使用和安全性能,这些对建筑物鉴定与加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此次会议的召开,必将进一步推动我国建筑物鉴定与加固技术的进步和行业发展。(本刊记者)